扫一扫
臭氧具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夏季浓度较高。夏季光照条件好,臭氧污染就容易产生。日照越强,光化学反应越剧烈,反应生成的臭氧越浓。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之一。4月10日,臭氧污染来势汹汹,全国有58个城市遭遇臭氧污染,而四川就占了13个。
夏季光照强、气温高、云量少的气象条件加剧了低空臭氧的形成,使其成为导致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2022年全国臭氧浓度同比升高5.8%,臭氧的两项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仍居高位,叠加去年我国遭遇高温干旱的不利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的升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面对美丽天空背后“看不见的污染”,要精准分析研判。生态环境部门应会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会商,及时预判、研究当天和未来几天天气情况。比如,在4—9月重点时段,每天会商3—7日内最高气温将达到多少?高温时段光照辐射是否强烈?气象扩散条件如何?是否有利于臭氧生成和积累?臭氧超标风险较高的区域主在哪里?都要开展调查研究,进行重点分析研判。会商结果应及时发送相关臭氧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地区,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建议,并向企业发送臭氧污染预警短信,为各重点区域强化臭氧污染管控提供精准引导。充分运用组分站、走航扫描等科技手段,实时分析研判臭氧污染动态过程,及时启动臭氧重污染天气预警,科学推进重点行业企业错峰错时生产,打好防控主动仗。
大气污染是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污染物的成因互相关联,大气污染治理也不是治理哪一种污染物的问题,而是需要综合施策。氮氧化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是生成PM2.5和臭氧的共同前体物。它们在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气氧化性,也会加速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控制臭氧污染,除了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外,重点是减少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在源头控制方面,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推动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环境税等政策。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实行污染管控、提升新能源利用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退出部分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减排治理方面,要坚持协同减排、源头防控,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为重点,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全流程深度治理;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大锅炉、炉窑、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加强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成品油全链条监管,推进国三老旧车、高排放车辆淘汰,推广使用新能源重卡。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行动,补齐港口码头、大宗货物运输企业的铁路专用线短板。以广元嘉陵江水运为例,如果经嘉陵江水路运输甘肃、青海、新疆方向经广元运输的煤炭、钢材、化肥、粮食及国际班列集装箱等大宗货物,每吨执行运价是铁路的56%、公路的21%;按“吨公里”比较,价格是铁路的1/3、公路的1/7,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单位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分别仅为公路运输的1/14和1/15、铁路运输的1/2和3/4,有利于推动嘉陵江流域乃至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监管减排方面,对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以及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指导企业优化完善“一厂一策”。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做好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开展石化、化工、涂装、医药、钢铁、焦化、建材、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专项执法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环境违法问题。
臭氧污染并不是新问题,它是长期存在的。要积极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把源头准入关。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应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生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比如,在选购空调、冰箱时,选择更绿色高效的制冷产品。坚持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少消耗一升汽油,在加油的时候选择晚上。家里面装修时,优先选用那些低挥发性的,甚至没有有机溶剂的涂料。通过公众行为的调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环境,共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