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要积极提高生物质能的战略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近期在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要提高对生物质能的认识,做好生物质能基础性工作,在政策扶持下,积极发展技术,降本增效,创新产业模式,将分散的生物质能和有集中度的工业加工手段相结合,积极发展生物质能。”
01
—
提高生物质能的战略地位
“双碳目标宣告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繁荣。”在论坛上,杜祥琬院士在《提高生物质能的战略地位》主题演讲中表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之一,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
在杜祥琬院士看来,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生物质能潜力巨大。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生物质资源年产生量巨大,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多种资源。根据《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潜力约4.6亿吨标煤,目前实际转化为能源不足0.6亿吨标煤,占比较小。
杜祥琬院士指出,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生物质能潜力仍需开发。国际能源署认为,2040年生物质发电可以占到40%—67%,其中供热占比15%—20%,到2060年生物质占终端能源17%。当前,在瑞典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34%,贡献的碳减排量约在25%左右;在瑞士垃圾就是能源,生活垃圾发电厂中每4吨垃圾就约等于1吨石油的能源量。相比而言,我国生物质能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杜祥琬院士谈及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时,表示生物质能的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液体燃料技术、气化技术、发电都可以替代燃煤利用。同时强调通过生物质制造有机化学品,可替代化石原料制造,推动生物基经济的发展。生物化工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发展领域、新的增长点,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生物质能是唯一可以以发电、非电利用多种形式或固、液、气各态多种形态对能源作出贡献的非化石能源。生物质能具备调峰作用,在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中是一支稳定、连续、易操作的基荷,一定程度上弥补太阳能、风能供能不稳定的波动。生物质能具有非能源形态,有经济效益的利用。
02
—
杜祥琬院士对当前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提高对生物质能的认识,提升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生物质能是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如仅是原始形态利用会有污染,但工业化的利用不会带来污染。生物质能是可多种形态利用的,稳定、可连续供应的能源。要认识到生物质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气候效益(助力碳中和),应提升至风、光、地热一样的地位,制定发展战略。
第二,生物质要把基础性工作做好。应做好生物质能的基础统计,摸清理顺生物质能、生物质的数据,并形成几类典型的企业样板项目,便于其它企业参考学习。
第三,要改进技术、提升转化率,降低成本,政策上有扶持力度扶持发展。在政策扶持下,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生物质能的转化效率,通过降本增效,来促进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第四,采用多元全产业链的利用模式开发生物质能。通过能源化的综合高效利用模式、就近收集和加工的分布式利用模式、集中推进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分散源到集中的工业加工全产业链模式作为样板,创新产业模式,健全输出体系,把分散的生物质和有集中度的工业加工手段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并且推广。